本次美联储加息25个基点符合市场预期 鲍威尔:今年不会降息
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朱宁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当地时间7月26日,美联储宣布上调联邦基金利率目标区间25个基点到5.25%至5.5%之间。自2022年3月开始截至目前的十二次政策会议中,美联储为对抗通货膨胀已进行了十一次加息,从最初的零利率加到目前的5.25%至5.5%。
本次加息基本符合市场预期,市场也提前为本次加息做出“定价”行为。美国CPI已降至3%,鲍威尔表示,9月是否加息将采取根据数据的灵活方式,但今年应该不会降息。
加息25个基点
致力于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
美联储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FOMC)在声明中写道,近期的指标表明美国的经济活动一直在以温和的速度扩张,近几个月的就业岗位增幅强劲,失业率保持在较低的水平,银行体系稳健而富有弹性,但通货膨胀率仍然较高。
声明还写道,家庭和企业信贷条件的收紧可能会拖累经济活动、招聘和通胀,但这些影响的程度仍不确定。因此,委员会仍然高度关注通胀风险,力求在较长的时间内实现最大就业和2%的通胀率。
为了支持这两个目标,FOMC的委员们一致同意此次“加息25个基点”的决定,并将继续评估更多信息及其对货币政策的影响。在是否进一步收紧货币的问题方面,美联储重申将考虑先前累积的紧缩程度,并把滞后效应以及经济和金融发展情况纳入考量。FOMC将按照之前公布的计划“缩表”——继续减持国库券、机构债务和机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此外,声明还表示,委员会坚定地致力于使通胀率回到2%的目标,在评估货币政策的适当立场时,将继续监测有关经济前景的信息。如果出现了可能阻碍FOMC实现目标的风险,委员会将准备酌情调整货币政策的立场。值得一提的是,本次决议不提供“经济预测”,最新的“点阵图”要到9月会议才会公布。
持续加息对美国经济影响逐步显现
但后续依旧可能加息25个基点
需要指出的是,美联储加息是希望解决美国国内高企的通胀问题,但是事实上,从去年3月至今,美联储本轮的多次加息,已经在美国国内造成了多重复杂影响。
由于持续激进加息,以一年期美国国债收益率计算,美国目前的实际利率水平,已经达到近20年以来的相对高位,这一相对过高的实际利率,给实体经济运行带来明显影响。数据显示,从去年12月至今年5月,美国货币供应量(M2)连续6个月下降。一季度,美国GDP的环比年化增长率降为2%;美国国内私人投资同比下降8.05%。从3月至5月,美国工商业贷款连续3个月出现环比下降。加息的效应正在逐步传导到美国经济的不同领域。
据标普全球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美国商业活动整体的扩张速度放缓至近5个月以来最慢水平。企业对未来一年前景的情绪已经急剧恶化至今年以来的最低水平。这些也对美国的资本市场和美元走势带来了影响。
虽然出现较多问题,但美联储并没有要结束加息的表态。对于未来的加息动作,鲍威尔表示,美联储没有决定每隔一次会议加息,未来的加息仍将取决于数据,9月份加息或不加息都有可能。此外,鲍威尔表示,今年不会降息,不过联邦公开市场委员会有几位成员预计明年会降息。
对于美联储后续加息幅度,光大银行金融分析师周茂华对记者表示,美联储9月仍可能最后加息25个基点,主要原因是核心通胀太高,美联储要确保通胀预期牢牢受控。
周茂华解释道,上半年美国通胀快速回落,更多受去年高基数,全球供应链产业链恢复,能源、原材料等商品价格持续回落,带动欧美通胀快速回落,下半年,美国通胀走势面临商品价格走势存在不确定性、就业市场强劲、基数效应减弱等方面不确定因素影响,通胀走势可能存在反复。
对国内影响有限
人民币资产走势偏乐观
实际上,放眼全球,近段时间以来,随着美联储加息节奏放缓,全球其他央行的压力也有所减弱,各国货币政策出现一定程度分化。
具体来说,韩国、印度等国家央行在今年3、4月间已陆续停止加息,欧央行和英国央行是目前为数不多仍维持较激进加息节奏的央行,日本央行近日宣布,仍旧坚持宽松货币政策短期不改变。从近期的情况观察,全球各国央行货币政策受美联储影响逐渐减弱。
需要指出的是,虽然近期美联储加息幅度有所放缓,但美联储从去年至今的本轮加息,是历次加息周期中节奏最快、加息曲线最陡峭的一次,因此许多新兴市场经济体为应对高通胀和资本外流也开始收紧货币条件。相比之下,我国坚持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政策在正常区间,利率水平总体比较平稳,呈现出“以我为主”、货币政策自主性和有效性明显上升的特征。
对于美联储对国内经济影响,周茂华表示,对国内影响有限。主要是中美处于不同经济周期,过呃逆政策主要矛盾是刺激内需加快恢复;而美国主要任务是通过紧缩,抑制过热需求,避免通胀失控。国内经济结构持续优化,国际收支基本保持平衡;经济呈现良好复苏态势;人民币资产长期配置价值凸显,人民币汇率弹性显著增强;加之美联储加息尾声,市场已有充分预期等。从国内基本面、政策面、估值看,人民币资产走势偏乐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