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资讯中心 > 正文

1个月24份罚单!监管狠抓券商研报质控进行时|播资讯

2023-06-14 14:16:00 21经济网

21世纪经济报道见习记者崔文静北京报道


(资料图)

对于券商研究所来说,最近的日子并不好过。仅在过去的一周内,即有六家券商研究所因研报问题而被监管点名。如果将时间线拉长至一个月,研究所被出具的罚单则至少有24份。

“如此密集的研报罚单过去很少出现。”某券商研究所从业者张晓(化名)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与证监会2022年就研报业务展开的“双随机”现场检查密切相关。

5月中旬,券商研究所收到证监会下发的现场检查通报,通报涉及45家研究所的300篇研究报告。

自此,一些被查出问题的研究所被陆续公开点名。根据记者采访与梳理,问题大致分为三类。

一类问题明显不合规、稍加规范即可避免、但囿于种种原因过去普遍存在,比如未取得分析师资格即独立参加路演或在研报上署名;一类问题在部分券商间具有共性、但完全规避存在一定难度,此类问题在研究所规模较小的券商间尤为严重,比如内控管理欠规范;另一类问题则仅在个别券商间存在,但涉及类型多样,此类问题被视为“最该敲醒警钟,不该出现但谁都不能保证自己完全不会存在,只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比如研究草稿外传、对比公司选择不充分等。

根据记者了解,近期已有不少券商研究所就研报质控等展开集中培训,并根据证监会有关现场检查通报逐条研究分析,甚至有头部券商已经派AI上场以就研报数据真实性等进行全面核实。

审慎性不足普遍存在

在证监会就“双随机”现场检查向券商研究所下发的通报中,“具体研报制作审慎性不足,个别员工私自发表证券分析意见”成为三大问题之一。记者梳理相关罚单发现,具体表现包括内容表述不严谨、数据等信息引用未标明来源或有误等,此类问题在头部券商与中小券商间普遍存在。

比如,深圳证监局6月8日披露的一则招商证券罚单指出“个别研报制作不审慎,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未注明引用信息、数据来源披露不当”。

东亚前海证券也被指存在“研报制作不审慎。个别研报存在内容表述不严谨、未注明信息来源、信息引用有误”的问题。华安证券、首创证券、太平洋证券、英大证券等券商研究所同样因数据来源问题而被点名。

“数据来源不充分的背后,是研报制作审慎性的不足。而在实践中,由于研报往往涉及大量数据,数据运用的规范性在一定程度上依赖于分析师的自觉,如果完全依靠人工后续核查难度着实不小,这也是多家券商被查出存在数据来源问题的重要原因。”张晓告诉记者。

核查难度大并不意味着可以默许问题的存在,在监管通报多起涉及数据来源的罚单以后,诸多券商研究所目前已经采取切实行动以增强包括数据来源在内的研报审慎性。一方面,加大内部培训,提高分析师等相关人员的合规意识,从研报撰写层面把好质量关;另一方面,增大核查力度,包括借助AI人工智能检索数据来源,以从后续核查层面进一步确保研报的审慎严谨。

中小券商内控缺陷

除了研报制作审慎性相关问题,内控制度执行有效性不足、内控制度未根据法规规范要求及时更新调整,也是证监会指出的部分券商存在的共性问题。

记者梳理与采访发现,此类问题尽管在头部券商中亦有体现,但在研究所规模相对较小的券商中则涉及更多。

截至6月13日,近期因该问题被点名的券商至少七家。

记者根据中国证券业协会(以下简称“中证协”)披露的从业人员信息公示查询发现,七家券商中仅有招商证券一家分析师人数在50人以上。其中,被明确指出“研报质控合规人员配备不够”的东亚前海证券,分析师仅有12人;因“利益冲突合规审查不到位”等而被点名的粤开证券分析师更是只有7人。

从券商研究所整体来看,中金公司分析师人数最多达255人,中信证券、国泰君安、兴业证券、广发证券、海通证券、长江证券、华泰证券、中信建投和国信证券9家券商分析师规模也在百人以上。截至6月13日,这些券商近期尚未因相关问题被点名。

“一般来说,研究所规模越大,配备合规人员的边际成本越小,内控制度越完善。如果分析师数量很少,配备合规人员的成本则会相对更高,因而其合规人手相对较少,因内控不足而导致研报规范性欠佳的概率也相对较大。”多位研究所人士向记者分析。

署名不规范成“通病”

记者注意到,研报署名不规范也是券商研究所近期被点名的较普遍因素。某未被点名的头部券商分析师宋鸿(化名)告诉记者,这一问题在他所在的研究所同样存在过,属于行业普遍性问题。

研报署名不规范主要指,未在中证协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的情况下,在研究报告上署名。另一券商研究所内部人士苏晨(化名)告诉记者,只要尚未取得分析师资格,无论在研报上独立署名还是联合署名均不合规,名字只能以“研究助理”的形式出现在研报上,即使该研报是由研究助理基本独立完成。

“在未取得分析师资格的情况下,除不能在研报上署名以外,也不能独立参加路演。但实际上,未获分析师资格而独立参加路演的现象并不少见。”宋鸿告诉记者。

他具体解释道,一位新人从进入券商研究所到在中证协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至少需要2年的时间,而在此期间,新人若完全不独立工作,于研究所而言成本很高,尤其是在大量招聘年轻员工的情况下。

“相较于路演,研报署名规范相对更好做到一些。新人独立撰写研报以后,可以先以研究助理的形式署名,并配以已经取得分析师资格的老分析师的名字,内部计算工作量时记在研究助理名下。但路演则比较麻烦,有时候路演非常密集,如果新人必须由老分析师陪同参加,则会导致有些路演因时间冲突而无法参与。正因如此,一些相对不太重要的路演,研究所往往会让具备一定能力而尚未取得分析师资格的新人独立参加。”宋鸿透露。

“对于一些能力足够优秀的新人,如果可以缩短其从入职到在中证协注册登记为证券分析师的时间,或许既有助于压缩券商研究所用人成本,又有助于其合规性的增强。”多位券商研究所人士建议。

“个性化”问题花样翻新

如果说研报审慎性不足、内控有效性欠佳、研报署名不规范等问题较为普遍,在近期监管通报的研究所相关问题中,也不乏仅有极少数券商乃至单家券商存在的“个性化”问题,其中一些问题可能会对研报阅读者带来误导。

具体来看,可能带来误导的问题至少包括:第一,报告部分内容前后不一致,文字图表不一致;第二,可比公司选择依据不充分;第三,盈利预测论证不充分;第四,公司投价报告风险揭示不充分。

“上述问题均可能给研报阅读者带来困扰乃至误导,第一个问题大概率由于细致性不足导致,相关人员仔细检查应该能够避免。其他三个问题的存在原因更可能为能力所限,其或将带来的潜在负面影响也相对更大,阅读者如果根据一份盈利预测过于乐观或风险揭示过低的研报而投资,可能会面临不必要的亏损。”张晓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一些理论上不会对研报阅读者带来直接负面影响的“个性化”问题,亦出现在监管近期开出的罚单中。

首先,考核激励不完善。6月6日重庆证监局向西南证券开出的一份警示函指出,西南证券考核激励不合理,存在研究销售人员参与研究人员考核、部分兼职合规人员未由合规负责人考核等情形。

其次,研究草稿外传。针对广发证券的一份罚单提到,其两位内部人员向研究人员获取未经公司审核通过的研究草稿,并发送给公司外部人员,最终引发传播,造成不良影响。

再者,市场影响评估机制不完善。招商证券被指“市场影响评估机制不完善,对个别研究报告的市场影响力评估不充分,提级审核管理不到位”。

此外,底稿缺失。首创证券近期两次因底稿问题而被点名,其中一次提到“研究报告管理系统中部分底稿缺失,审核流程中只有估值模型,未见其他底稿资料”。

“正常情况下,一家合规风控规范的研究所,存在上述任一问题的可能性都不大,但谁也无法保证完全不会出现。我们研究所近期正在根据证监会的‘双随机’现场检查通报以及研究所罚单进行分析学习,并展开内部自查,以避免后续出现类似问题。”张晓告诉记者。

苏晨也表示,其所在研究所正在不断加强全流程的合规管理。第一,完善合规管理办法;先后发布一系列规则办法,并将其与年度考核挂钩。第二,加强流程管控;强化研报制作、审核、发布全流程内部控制,加强底稿上传和审核管理,确保信息来源准确性,压实制作环节责任要求,确保研报专业审慎。第三,加强新媒体管理。对分析师接受采访的情况,确保有报告依据、提前审批,对依托新媒体平台进行发布研究报告的行为,进一步加强审核流程,先审核后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