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搜索 搜索
当前位置:市场动态 > 正文

天天看点:《喜雨亭记》_喜雨亭记原文 古诗原文及翻译

2023-05-15 18:53:42 互联网

1、作者: 喜雨亭记(苏轼) ◇原文 亭以雨名,志喜也。

2、古者有喜,则以名物,示不忘也。


(相关资料图)

3、周公得禾,以名其书;汉武得鼎,以名其年;叔孙胜敌,以名其子①。

4、其喜之大小不齐,其示不忘一也。

5、 予至扶风之明年,始治官舍。

6、为亭于堂之北,而凿池其南,引流种树,以为休息之所。

7、是岁之春,雨麦于岐山之阳,其占为有年②。

8、既而弥月不雨,民方以为忧。

9、越三月,乙卯乃雨,甲子又雨,民以为未足。

10、丁卯大雨,三日乃止。

11、官吏相与庆于庭,商贾相与歌于市,农夫相与忭于野,忧者以喜,病者以愈,而吾亭适成③。

12、 于是举酒于亭上,以属客而告之,曰④:“五日不雨可乎?曰:‘五日不雨则无麦。

13、’十日不雨可乎?曰:‘十日不雨则无禾。

14、’无麦无禾,岁且荐饥,狱讼繁兴而盗贼滋炽⑤。

15、则吾与二三子,虽欲优游以乐于此亭,其可得耶?今天不遗斯民,始旱而赐之以雨。

16、使吾与二三子得相与优游而乐于此亭者,皆雨之赐也。

17、其又可忘耶?” 既以名亭,又从而歌之,曰:“使天而雨珠,寒者不得以为襦;使天而雨玉,饥者不得以为粟。

18、一雨三日,伊谁之力?民曰太守,太守不有;归之天子,天子曰不然;归之造物,造物不自以为功;归之太空,太空冥冥,不可得而名⑥。

19、吾以名吾亭。

20、” ◇注释 ①“周公得禾”二句:周成王时,唐叔得“异禾”以献成王,成王则将它转赠给叔父周公。

21、周公为此作《嘉禾》篇,原文已佚。

22、“汉武得鼎”二句:《史记·孝武本纪》载,汉武帝元狩七年夏六月中得宝鼎于汾水上,改年号为元鼎元年(公元前116年)。

23、“叔孙胜敌”二句:《左传》文公十一年载,狄人侵鲁,鲁文公使叔孙得臣追之,击败狄军,获狄人首领侨如,叔孙得臣因此给儿子起名叫“侨如”,以示纪念。

24、 ②雨(yù)麦于岐山之阳:谓在岐山以南天上落下麦子。

25、雨,作动词,谓如雨下。

26、有年:丰年。

27、 ③忭(biàn):欢欣。

28、 ④属(zhǔ)客:劝酒。

29、 ⑤荐饥:连年不熟或麦禾皆不熟。

30、此指麦禾不熟。

31、重至曰“荐”。

32、 ⑥造物:古时以万物为天所生成,故称天为造物。

33、冥冥:渺茫。

34、 ◇鉴赏 喜雨亭是苏轼在凤翔府任签书判官的第二年建造的一座亭子。

35、这年春天久旱不雨,亭子建成时,碰巧下了一场大雨,民众欢欣,于是作者为此亭命名为“喜雨亭”,并写此文记叙修亭缘由、经过及命名之意。

36、 文章开篇点题,为全文之纲。

37、第二段叙修亭经过,点明修亭之人、时间、地点及周围环境。

38、接着写久旱民忧,大雨民喜,把修亭与喜雨联系起来,以忧衬喜。

39、文字简练,而波澜迭出。

40、第三段寓议论于对话之中,进一步说出亭与喜雨之关系。

41、最后一段以歌作结。

42、 此篇写法也颇具特色。

43、作者以“亭以雨名,志喜也”为叙事和抒情的贯穿线索,将二者结合起来,寓议论于对话与歌咏之中,采用剥茧抽丝、层层递进的写法,步步深入。

44、结构紧凑而又脉络清晰,文情并茂。

45、 全文始于“喜”,终于“喜”,首尾呼应,一气贯注。

46、篇幅虽短,而笔态摇曳多姿,意思愈出而不穷,情味无限。

47、 ◇妙评 王世贞曰:“凡人作文字,须是笔头上择(榉)得数百钧起。

48、此篇与范文正公《岳阳楼记》看来笔力有千钧重。

49、” ——明·杨慎《三苏文范》卷十四 只就“喜雨亭”三字,分写,合写,倒写,顺写,虚写,实写,即小见大,以无化有。

50、意思愈出而不穷,笔态轻举而荡漾,可谓极才人之雅致矣。

51、 ——清·吴楚材、吴调侯《古文观止》卷十一 以三“忘”字为经,以八“名”字为纬,以三“民”字为骨;就一座私亭,写出绝大关系,俾忧乐同民之意,隐然言外,而又毫不着迹。

52、立言最为有体。

53、然非出笔潇洒,亦安能藏庄重于流丽如此也。

54、的是风流太守之文。

55、彼于篇末以滑稽为讥者,殆未思民归功太守,太守推美于君,天子让善于天,天普美无言。

56、层层正自有至理。

57、 ——清·余诚《重订古文释义新编》卷八。

本文就为大家分享到这里,希望小伙伴们会喜欢。